重建后的灵通寺600)this.style."/>
拖链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拖链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灵通山集十寺灵气于一身

发布时间:2020-06-30 18:57:20 阅读: 来源:拖链厂家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重建后的灵通寺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朝天寺

600)this.style.width='600px';" border="0" />

灵通大佛

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。位于平和县西南部的灵通山,因拥有十座古寺庙,为其“秀甲东南”的美誉增添了人文内涵。盛夏时节,笔者在向导带领下饶有兴致地走进灵通山,探秘寻踪。

我们一行头天晚上就宿于灵通山半腰处的“青云客舍”,翌日清晨,优选西线登山觅庙。

走西线上灵通山遇到的第一寺叫修行寺,它坐落在大帽峰西麓靠山脚处的玉屏洞内。玉屏洞是明代西归祖师修行与圆寂之处。修行寺建于唐代,但以后屡毁屡修,最近的一次修建在1995年。

离开修行寺往上走,我们来到位于小帽峰西麓的慈云寺。寺庙不大,供奉送子观音和三平祖师公。据传,寺中的送子观音菩萨十分灵验,婚后经年尚无子嗣者,到庙中焚香求子,有求必应。在慈云寺后山,有一座松风亭,亭中有塔,塔下有亭,亭塔兼有,相映成趣。站在松风亭上放眼眺望小帽峰,我们不由自主地惊叫起来。从这个角度看小帽峰,整座山就是一座栩栩如生的菩萨头像。其额、眼、鼻、嘴、下巴及面颊一应俱全,比例准确和谐,堪称世界之最,令人叹为观止。

从松风亭南回上大帽峰,我们来到灵通寺。灵通寺又名灵通岩,堪称灵通山十座庙宇之首,年代最久远,建筑最富丽堂皇,香火最为旺盛。在这里,我们遇到一群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善男信女。

相传灵通寺最早为“开漳圣王”陈元光所建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开漳立州,陈元光在大峰山(即灵通山)建巡逻台,驻守将士200人。将士们请来观音菩萨神像,供奉于今灵通寺的岩缝中,保佑巡逻台及四邻平安,遂为灵通寺前身。后几经损废,又几经修建,延续至今。该寺坐东朝西,利用火山岩多年风化、侵蚀形成的天然石室修建而成。寺庙的开门廊柱上书有一联:“灵气烟霖堪悟道,通心经卷早忘机。”寺庙正中为“大雄宝殿”,殿堂内壁是天然巨石,堂顶梁木斗拱,屏墙雕工精细,富有唐代建筑风格,飞檐丽玉,古色古香。殿中供奉着手握经卷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和三宝佛像,面相庄严慈祥,神态可亲。

灵通寺旁有南明隆武朝时的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的读书处遗址。明太常寺少卿、吏部郎中陈天定,明东阁大学士林釬等都为灵通寺写下过不朽篇章。林釬在《游灵通岩》诗中写道:“层峰叠叠石千寻,老树寒藤隔翠岑。烟雾中分天上下,洞门斜映日浮沉。直从鸟道闻清梵,可怜禅声似古琴。寄语空山旧猿鹤,何年相共守空林。”明代当地文人朱龙翔两首《登灵通岩》也颇有特色。其一:“石殿盘天作盖,瀑泉散日成珠。乘月弯声何在,凌云羊角可扶。”其二:“宝洞云封丹鼎,石床月上禅扉。举手摩天可按,轻身挟日欲飞。”

别过灵通岩,我们又来到位于狮子峰东岳益枝头山上的天中岩。早些年退休后在寺中与青灯相伴的老张告诉我们,天中岩又叫天堂寺,是灵通山上海拔最高的寺庙,庙堂里供奉东西方佛祖释迦牟尼和观音。它借一巨石形成的洞窟而建,石洞可容百人,有泉井、石桌、石床、石椅等。在洞口岩壁上,我们看到两个楷书体的大字“天堂”,笔力遒劲。老张说,这是他本家祖先张士良所书,明崇祯时,他曾当过户部郎中,后归隐天中寺。

在天中岩边品岩茶,边听老张讲古,意犹未尽时,发现太阳正在西沉。我们自忖今天无论如何游不完灵通十寺了,便决定在天堂寺借宿一晚,次日继续行程。夜里,老张又对我们吟哦许多有关天堂寺的诗作。其中有一首是明东阁大学士林釬登天中岩时留下的。诗曰:“从来绝献一攀藤,莫问山中第几层。天路飘香多古桂,草庵藏钵少闲僧。扶桑渺渺云留日,石洞萧萧月作灯。有客酣吟岩畔石,苔痕字迹半模棱。”

次日凌晨4点多,我们便被山间野鸟的吟唱声吵醒了。用过早餐后,我们继续探寻灵通山古寺,来到大峰山南侧的白花寺。

白花寺落坐于一个由两块巨石相叠而成的洞内,主奉观世音。该寺是灵通山十八景之一的“三虫游斗”之组成部分。让我们过目不忘的是寺内的一副对联:“十八景名山惟此处可称胜地,千万般福地独我佛堪道灵神。”上联口气实在是大了些。

白花寺的顶上就是朝天寺。该寺建在大峰山南麓一块巨大的岩石之上,石高数丈,形如昂首吐信的大蟒蛇。因此,有人说朝天寺是盖在蛇头上,由此还诞生了一句民间俚语:“稀奇,稀奇、真稀奇!岩寺建在蛇头里!”

游朝天寺,只能从蛇后颈处的石级入寺。百来平方米的寺庙分为殿堂、厅堂两部分。殿堂里打坐的是观音菩萨。朝天寺香火旺盛,在灵通十寺中,只次于灵通岩。

出朝天寺后,我们又来到位于狮子岩东侧的旭日岩。旭日岩中的镇庙之宝是一尊有800多年历史的石质弥勒佛像,雕法上乘,刻功精细。

在旭日岩,我们看到一方“天子万寿”石刻,它刻于一块高7.2米、宽2.7米的岩石上,是旭日岩的标志物之一。书写“天子万寿”的人叫张士良,字思源,号起南,明末清初平和县新安里菜埔村人(今云霄县火田镇菜埔村人)。他明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考上进士。后先任安徽贵池县令,继为太和县令,不久又调任礼部试同考官,再升为户部郎中。崇祯七年(1635年),张士良调迁河南按察司副使兼大梁兵备道,目睹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义,联想到朝廷昏暗,官场龌龊,自觉气力不济,难以继续处身官场,于是挂冠南归,遁入灵通山中带发出家。身在灵通山,张士良对崇祯赐其为官之恩仍然念念不忘,写下“天子万寿”,遥祝崇祯31岁华诞。

旭日岩的另一个标志性器物是一块巨大的石头龙床,龙床摆放南北向。让我们不禁联想到,天地造物不忘暗示凡人:睡觉最好依磁场运动方向而卧,这样休息,利于去除疲劳,恢复精力。这也是当今科研得出的科学论断。

我们不敢稍停,又急匆匆赶往狮子岩。

位于大帽峰之东的狮子岩与灵通岩正好向背而坐。若以庙堂三殿式方为标准庙宇而论,狮子岩是灵通山十寺中唯一一座可称为标准庙堂的岩寺。寺中有三部分,上为供奉神明的殿堂,中为天井,下为厅堂。

据传,狮子岩系张士良之父、诰赠户部郎中张具锦募款修建。张士良为官时,又捐资重修。在岩内,我们见到记载此佛教丛林佳话的一副檩联:“神通长昭史册千秋垂令德,远景名胜父创子修中外仰”。

在狮子岩山门处,还有一块浑圆的巨石,上书:“自度度人”,笔力隽永,蕴意深长。狮子岩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,仅明代留存的诗就有四首。其中脍炙人口的当数明东阁大学士林釬与陈天定表兄弟唱和的诗作。林釬写道:“最爱峰前夜气余,强扶藜仗缓相於。石间有寺藏何处,林下无人谈似余。荒径但闻秋瑟瑟,凌霄闲自梦遽遽。山僧唤起蒲团坐,云锁岩扉月到庐。”而陈天定的和诗为:“峰头玉蕊绽芙蕖,背面平分三径余。行到水云无路处,偶寻泉脉见僧庐。读骚欲补梅花赋,放笔还同蝌蚪书。勒取数行留绝顶,嶙峋直上玩空虚。”

离开狮子岩,我们开始下山。向导说剩下的紫石岩与青云岩都在下山的路旁,紫石岩其实只剩下遗址,规划重建但尚未动工。不过,历史上紫石岩也有过旺盛甚至辉煌时期。向导随即吟出一诗:“万象郁回光,高空俯大荒。人家如积叶,坞树若新秧。绽石敲冰髓,寒泉润洒肠。谁去花带露,行处自沾香。”这首诗正是明时曾任太常寺少卿的陈天定写的《游紫石岩》。

青云寺果然处于我们南下灵通山的道旁,有些破败。站在寺庙前时,我们不禁有些唏嘘不已。见此,向导连忙介绍,在青云寺后有个洞窟,窟内隐约可辨存在三座观音像。第一身是黑色的卧佛像,第二身是灰色石的观音立像,第三身是白色石的观音坐像。遗憾的是前两座观音像皆先后被无知工匠弄巧成拙给毁了,如今只剩下第三身白石观音坐像,尚置之洞窟中。本来有信士想把这尊观音坐像移到青云寺里供奉,但怕重蹈无知工匠毁掉天生之宝的覆辙,只好作罢。

一座山有十座古寺庙,这在闽南地区并不多见。一路探秘寻踪,我们发现灵通山十寺有三个共有的特征:一是十寺始建年代都在唐代。据说当时陈元光带来的兵将中有十个姓氏,一个姓氏建一座寺庙。二是十寺都是利用天然洞窟建成。三是十寺的主祀之神虽不一致,但十寺中都有观音菩萨,故灵通十寺所用的签书都叫观音签。走出灵通山,我们都感觉不虚此行!

MyBatis update丨慕课网教程

23 Markdown 类图丨慕课网教程

19 Primary Key & Foreign丨慕课网教程